秋高气爽,进入收获的季节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太阳黄经为135是立秋。秋,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进入收获季节。 由于全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的差异较大,全国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进入秋天。
七夕节 七夕节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香日(俗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巧夕(因七夕有乞...
戴楸叶:寓报秋意 每逢立秋之日,各地农村有戴楸叶的风俗。楸叶,即楸树之叶。楸是大戟科落叶乔木,最高可达3丈,干茎直耸可爱,叶大,呈圆形或广卯形,叶嫩时为红色,叶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据说,当时人们认为立秋日戴楸叶,可保一秋平安。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唐朝时立秋这天,长安城里开始售卖楸叶,供人们剪花插戴,可见立秋日戴楸叶...
新鲜橄榄10颗、杨梅15颗。
醪糟2大匙,老姜50克,螃蟹2只,葱4根,盐、白糖等适量。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时节天高气爽,在起居上,应该采取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之策略,也就是说应该顺应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早卧早起以养阴舒肺。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rdquo...
立秋以后轻松慢跑好处多 过了立秋日之后,气温会慢慢降下来。在经历了酷暑和湿闷后,人们会倍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人体会顺应时节的变化,使阴精阳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身体的柔韧性和四肢的伸展度都不如夏季。因此秋季运动不宜太激烈,最好慢慢地增加运动量,避免阳气损耗。如果能在秋天坚持运动,则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还能使大脑皮层保持灵...
新鲜芒果500克,桔梗50克,冰糖末适量。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这两句谚语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会风调雨顺,农民不会有旱涝之忧,来年会有个好收成。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中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前后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
本诗通过写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来表达诗人一种惆怅、落寞的感受。前两句中以秋天特有的景物来渲染秋天的气氛,乌鸦飞去,秋风阵阵,天气也开始转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为本诗树立了冷清萧瑟的基调。后两句中,借用梧叶满地,突出了诗人惆怅、凄清的感觉。 全诗承接有序,前两句写似乎秋天已经切切实实地到来,后两句却写四处搜寻不到,在不经意...
处暑时节白天热早晚凉 处暑时节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黄经为150是处暑节气。这个时期火热的夏季已经基本到头了,暑气就要散尽了。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是暑气逼人的酷热天气。节令的...
中元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
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时节,沿海地区为了节约渔业资源,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诞生了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渔节活动。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中国多个...
牛膝和当归各50克,肉苁蓉500克,蜂蜜适量。
嫩姜1块,新鲜鸭胸肉1块,葱2根,料酒1大匙,盐、胡椒粉各少许,酱油2大匙,糖、淀粉等适量。
处暑后秋冻要灵活掌握 春捂秋冻是古代劳动人民流传下来的重要的养生方法。所说的秋冻是指入秋以后,气温下降,不要马上就穿上厚厚的保暖衣服,而是要让身体适当挨冻,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七分寒。这是由于处暑以后,天气虽然已经开始转凉,可是由于秋老虎的影响,气温不会一下子降得很低,有时还有可能气温忽然升...
秋季运动宜早动晚静 打太极是处暑晨练非常适宜的项目 处暑时节气温日变化波动较大,常常是早晚凉风习习、清风阵阵,中午骄阳似火,半夜寒气逼人。这个时节运动健身必须掌握这种气温变化规律。处暑的早晨,虽然有点凉风习习,但气温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逐渐上升。坚持早锻炼,可以提高肺脏的生理...
新鲜山药、杏仁各50克,小米250克。
一场秋雨(风)一场寒 处暑时期,我国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会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会形成一场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过雨后,人们会感到比较明显的降温,所以人们常说:一场秋雨(风)一场寒。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处暑以后...
诗文开篇描写的是处暑过后,一场疾风骤雨将积蓄已久的炎热暑气扫除一空。忽热忽冷之间,让作者联想到世态的炎凉,就如同这天气的变化一般,迅速而干脆。纸窗嫌有隙一句写出了诗人穷困潦倒的近况,纨扇笑无功一语双关,既说出了精致华美的扇子在处暑秋雨过后就失去了功用,也暗指出自己踌躇满志,空有满腔热血,却难以实现报国之志。就...
天高气爽,云淡风轻 阳历9月8日前后,太阳黄经为165就是白露节气。白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气温渐凉、晚上草木上可以见到白色露水。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此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示天气已经转凉。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
吃番薯消除胃酸、胃胀 番薯具有抗癌功效,中医还以它入药。番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白露期间应多吃番薯,认为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就不会发生胃酸和胃胀,所以就有了在白露节吃番薯的习俗。 白露节气的三...
新鲜乌鸡1只,水发银耳20克,百合40克,猪瘦肉230克,鲜奶、姜片、盐等适量。
芡实、茯苓粉各50克,粳米100克,桂圆肉20克,温水、冷水、盐各适量。
白露天气转凉,切勿袒胸露体 白露时节,夜间较冷,一早一晚气温低,正午时分气温仍较热,是秋天日温差最大的时节。俗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白露时节天气转凉,不能袒胸露体,提醒人们一早一晚要多添加些衣服。事实上,白露时节虽然没有深秋那么冷,可是早晚的温差已经非常明显了,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着凉感冒,并且...
白露时节不要赤脚运动 白露时节,气温下降,地面寒气一天比一天重。许多人喜欢在外面运动,这样脚底心就很容易遭到寒气侵袭。人的脚底心为人体中重要的保健区域,秋凉之后必须穿袜,以免寒气从脚心入侵。因此这个时节,不但不能赤脚,而且还应当穿上袜子防寒。 白露时节最佳运动慢跑 白露时节,天气渐渐变凉,人体...
乌梅、桔梗各15克。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白露时节的到来,在每年农历八月,一些候鸟如黄雀、椋鸟、树鹨、柳莺、绣眼、沙锥、麦鸡、大雁等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于是它们集体向南方迁徙,为过冬做准备。这些候鸟大都选择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是给人们发出了信号,预示着天气变冷了,让人们抓紧时间收割庄稼,且多添一些衣服,以便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
这首诗首先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边塞图景,路断行人,戍鼓雁声,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露从今夜白,在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写景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明明是普天共享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却强调故乡月最明,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诗人在望月怀乡之中道出忆&...
秋分时节,凉风习习,碧空万里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阳历9月23日前后,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黄经为180是秋分。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从这一天起,...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因此被称为中秋。农历把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时段,中秋也称作仲秋。八月十五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民间很早就有秋暮夕月...
秋分时节和清明时节有些民俗相类似,秋分时节也有扫墓祭祖的习惯,称作秋祭。一般秋祭的仪式是,扫墓祭祖前先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等。扫墓祭祖活动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
新鲜螃蟹500克,鸡肉末180克,猪肉末120克,银耳200克,莲藕末、竹笋块、胡萝卜片各100克,鸡蛋1个,植物油、盐、香菜末、干淀粉、米酒、葱段、姜片等适量。
新鲜乌鸡1只,糯米150克,葱段5克,姜2片,盐2克,味精1.5克,料酒10克,冷水适量。
多事之秋,登高望远,参与集体活动 秋分时节,天气慢慢转凉,大地万物凋零,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人们容易产生悲秋的伤感。俗话说多事之秋,因此要注意精神心态方面的调养。遇到事情要少安毋躁,冷静沉着应付处理,时刻保持心平气和、乐观的情绪。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秋日里,多出去走走。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排解...
经常慢跑,避免激烈运动 秋分时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伴随着气候由炎热变凉爽而渐渐进入了收的时段。所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养生,才能不违背天时。适当的运动就是要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慢跑应该说是较为理想的运动之一。 慢跑历来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健身运动,坚持轻松的慢跑运动,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
成熟新鲜的香蕉2根,大米100克,冰糖10克。
秋分无生田,不熟也得割 秋分时节,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而且此时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南移,地面所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也不断下降,因此,广大农民必须抓住时机收割庄稼。若不及时收割,就会影响到以后的秋耕、秋种,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 秋分是秋天的一半,但是民间认为,中...
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在秋分时节,想起了远方日夜思念的儿子。思念之情无处寄托,只得在夕阳下吟咏诗词,诗人回首自己穷困潦倒、壮志难酬的一生,感慨万千,既然已经清楚前途非常渺茫,还不如早日回家团圆。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情感真挚。 道中秋分 清黄景仁 万态深秋去不穷, 客程常背伯劳东。 ...
寒露时节,昼暖夜凉、晴空万里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太阳黄经为195是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表示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凉,快要凝结成霜了。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并且气温将更低了。寒露以后,北方地区冷空气已...
农历九月九俗称重阳节,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由于《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称作重阳,也叫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因此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
观红叶北京传统习惯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黄栌叶红。寒露节气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爬香山观看红叶,这个习俗活动很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秋游的重头戏。 红叶,学名黄栌,是观赏树木,主要观其树叶,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事实上,人们在...
山药1根,木耳150克,枸杞子15颗,盐、鸡精、胡椒粉、蚝油、蒜片、葱花、花椒粒、干淀粉、植物油等适量。
粉皮2包,新鲜鲢鱼头半个,青蒜、辣椒片、酒、酱油各l大匙,盐1小匙,胡椒粉、葱段、姜片等适量。
寒露以后要注意足部保暖 到了寒露时节,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予足部保暖。传统中医学认为:病从寒起,寒从脚生。由于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这个部位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伤害。现代医学理论也证实了足部保暖对健康的重要性。足部仅有血管末梢,血流量少,循环差,脚的皮下脂肪又很薄,因此足部...
寒露倒走健身,安全第一 寒露时节,正是阴阳交汇之时,因此运动健身的重点是保持机体各项机能的平衡。比起跑步,倒走健身则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机体平衡的运动。如果能够在寒露时节经常进行倒走健身,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将会大有裨益。 现代医学证实,倒走时,可以使一些我们平时很少活动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充分的运动,例如腰脊肌、股四头肌以及...
山药适量,甘蔗汁250毫升。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人们常说的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一则保健知识谚语,它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因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以致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
这首诗写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了诗人浓烈的兴趣,通过一滴寒露,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令人神往的美丽画卷。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陆游 小诗闲淡如秋水, 病后殊胜未病时。 自翦矮笺誊断稿, 不嫌墨浅字倾欹。
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晚上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形状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是怎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