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立冬起居养生:睡前温水泡脚,室内温度要提高

立冬时节临睡前温水泡脚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立冬时节睡觉时,先用温水泡洗双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除了能除污垢、御寒保暖外,还有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防止感冒、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病发生的功效。如果所泡的药水改用中草药甘草、元胡煎剂,利于防治冻疮;用茄秆连根煎洗,可控制冻疮发展;用煅牡蛎、大黄、地肤子、蛇床子煎洗,利于治疗足癣;用鸡毛煎洗,适用于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用白果树叶煎洗,对小儿腹泻有效。从足部强健肾经,相当于养护树木的根基,可以让肾脏中的精气源源不断。

立冬后适当增加室内湿度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冬季漫长,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干燥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人生活在相对湿度40%~60%、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而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是远远不够的。

冬天,气候本来就非常干燥,使用取暖器使环境中相对湿度大大降低,空气更为干燥,会使鼻咽、气管、支气管黏膜脱水,弹性降低,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在吸入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时不能像正常时那样迅速清除出去,容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冬天虽然天气很冷,但人们通常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饮食方面也偏好温补、辛辣的食物,体内积热不容易散发,容易导致上火。尤其是在我国北方,本身气候就非常干燥,再加上室内普遍使用暖气,上火更是随时可能发生。另外,干燥的空气使表皮细胞脱水、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开裂。因此,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最好有一支湿度计,如相对湿度低了,可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或者在取暖器周围放盆水,或配备加湿器,把房间湿度维持在50%左右,使湿度增加。

立冬起居养生

1.坚持睡前泡脚

立冬起居养生:睡前温水泡脚,室内温度要提高

冬季临睡前泡脚对身体非常有好处。需要注意的是,泡脚应坚持20分钟左右,并适时续加热水才有效果。

2.适当增加室内湿度

立冬起居养生:睡前温水泡脚,室内温度要提高

立冬后,我国北方室内开始安置炉火或供应暖气了,室内空气更加干燥。应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如在居室内养上两盆水仙,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显得生机勃勃和春意盎然。

此外,居室中应勤开窗通风。通风可使室外的新鲜空气替换室内的污浊空气,减少病菌的滋生。不通风的情况下,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人的正常需要量,会使人头痛,脉搏缓慢,血压增高,还有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因而,勤开窗很重要。不过应当只开朝南面的窗子,不能使居室中有穿堂风。平时应注意随时补充人体水分,常喝温水或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同时也可以饮用一些去燥热的饮料,比如凉茶。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昭明文选
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