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春牛: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大忙开始
打春仪式,鞭打春牛(春牛为泥塑)。通常在立春时刻或立春日早晨举行,打春仪式最高由皇帝亲自主持,太监执行。地方上也主持打春仪式,但是各地稍有不同。
鞭打春牛的场面极热闹,依照惯例是首席执行官用装饰华丽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官位大小,依次鞭打。最终是将一头春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扔进自己家田里,就能预兆丰收。此外,亦有用纸扎春牛的,并预先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等到“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亦是丰收的象征。清朝后期,封建政府已不再把农事放在重要位置,迎春鞭牛渐渐由官办变为民间举办的迎春活动。农民自己组织鞭打春牛活动,更加热闹了,增添了抬着句芒神和春牛游行、唱迎春歌等许多内容。春牛享受披红挂彩的待遇,虽然最终不免被打得稀烂,但是内容过程更加丰富了。直到现在,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鞭打春牛的风俗。
掷米打春官,中了一年吉利
迎春打春官活动流行于浙江一带。每年由当地管农事的胥吏,有时是乞丐扮演春官,头戴无翅乌纱帽,身穿朝服,脚蹬朝靴,坐在四周围上红布的明轿中巡游街市,表演幽默风趣的动作。也有拿着“春鞭”边走边表演赶牛的。人们前呼后拥纷纷向春官掷米,谁掷中了便一年吉利。
小孩帽上、胸前或袖上戴春鸡、佩燕子预示新春吉祥
戴春鸡是立春之日古老的风俗。每年立春日,人们用布制作小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预示新春吉祥。在河南项城,人们剪彩做春鸡,大多戴在小孩的头上或缝在其衣袖上。在山西灵石,立春日用绢做成小孩形状,俗名春娃,戴在儿童身上。
佩燕子是陕西一带人民的风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缝制的“燕子”,这种风俗源自唐代,现在仍然在一些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据说只要你能在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的院落房舍里,让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舞足蹈、到处炫耀。
咬春:咬食生萝卜、吃春饼
咬春又叫“食春菜”,盛行于北京和河北等地,每年立春之日,无论贵贱,家家咬食生萝卜、吃春饼,取迎新之意,民间认为吃生萝卜可解除春天困乏。吃春饼,春饼以麦面制作,以小面团擀成薄饼,烙制而成。春饼原料很多,要顺利地吃入口中不散,功夫全在春饼的卷法上。卷春饼时,将羊角葱、甜面酱、切好的清酱肉、摊鸡蛋、炒菠菜、韭菜、黄花粉丝、豆芽菜等依次放在春饼上码齐,把筷子放在春饼上,将春饼的一边顺着筷子卷起来,下端往上包好,用手捏住,再卷起另一边,卷好了放在盘子上,再将筷子一根一根地抽出来即可。
煨春:烧食春茶升官富贵
煨春是在每年的立春之日,人们烧食春茶的习惯。煨春民俗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最早时的做法是:将朱栾(柚的一种)切碎,再搭配白豆或黑豆,放在茶中食饮,随后改用红豆(方言,“豆”与“大”同音)、红枣、柑橘(“柑”与“官”、“橘”与“吉”同音)、桂花(“桂”与“贵”同音)、红糖合煮,煨得烂熟,称作“春茶”。饮前先敬家中祖先,然后与家人分食。民间吃春茶,取其升官、吉祥、富贵之意。
立春时节主要民俗活动
鞭打春牛
立春之时的一种仪式,用鞭子抽打春牛,打去牛的惰性,表示督牛春耕宣告春耕大忙开始。
戴春鸡
用布制作小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预示新春吉祥。
送穷节
祭送穷鬼(穷神),人们将垃圾扫拢,盖上七枚煎饼,在未出门时将它抛弃在道路上,表示已经送走穷鬼了。
人日节
传说女娲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全家人尽可能团团圆圆,外出的人也要尽量赶回来住。
送穷节:祭送穷鬼(穷神)
送穷节是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传说穷神是上古高阳氏的儿子瘦约,他平时爱好穿破旧的衣服,吃糜粥。别人送给他新衣服穿,他就撕破,用火烧成洞,再穿在身上,宫里的人称他为“穷子”。正月末,穷子死于巷中,所以人们在这天做糜粥、丢破衣,在街巷中祭祀,名为“送穷鬼”。到了宋朝,送穷风俗依然流行,但送穷的时间提前了,定在正月初六日。《岁时杂记》书中记载在人日节前一日,人们将垃圾扫拢,上面盖上七枚煎饼,在人们还未出门时将它拋弃在人们来往频繁的道路上,表示已经送走穷鬼了。
送穷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的人家讲究“喜入厌出”。这一天,要打扫院落。寿阳等县讲究早晨从外面担水,称为填穷。这一天的饮食多为吃面条。晋南地区讲究用刀切面,煮而食之,名为:“切五鬼”。
人类的生日(正月初七):女娲第七天造出了人
大年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是人类的生日。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造出了鸡、狗、羊、牛和马等,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正月初七日的“人日”,俗称“人齐日”,即“七”的谐音。这一天全家人尽可能团团圆圆,外出的人也要尽量赶回来住。如遇要紧事,也得早晨出门,晚上赶回。等全家人齐全,一个也不缺,才算过好“人日”节。陕西关中地区,初七的早上,家家户户要吃一顿长寿面,让人们长寿,让老年人“福寿长存”;让小孩子长了再长,“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