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农历节日:春节——华夏儿女普天同庆

大人戴上口罩,楼上楼下清扫灰尘——除陈布新

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我国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家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疏浚沟渠。随处可见农家小院里,大人们戴上口罩或者嘴上蒙着围巾拿着笤帚,或者清扫天花板,或者清扫墙壁,除陈布新。处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氛围。

小孩子踩凳子贴春联、贴福字和贴门神——祝愿美好未来

说起春联,它的别名很多,有的地方叫门对、春贴,有的地方叫对联、对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大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节人们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多数人干脆将“福”字倒贴,寓意“幸福已到”。

春节前一天下午,人们将绘有门神的画贴于门板上。这个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先期是为了驱邪镇鬼,近世多为增添喜庆欢乐。旧时,民间一般喜贴钟馗打鬼的门神;有些地方喜欢张贴盖有大印的钟馗门神和秦叔宝、尉迟恭画像,以祈求一年平安无事。

摆供桌祭神、祭祖、接财神和迎喜神——祈求一年喜事不断

1.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东西南北的习俗。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是目的均相同,不外乎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2.祭祖、拜喜神

祭祖一般情况下在祭神后进行。福建厦门一带常常中午祭神、晚上祭祖。祭祖时定要有一碗春饭。春饭以平常吃的饭为主,只是上面插一朵红纸做的玫瑰花一样的春花。在江苏苏州一带,春节这天每家都要悬挂老祖宗的遗像,摆上香烛、茶果、粉丸、年糕等物,一家之主率领家人,每天依次瞻拜,直到元宵节的晚上结束。亲戚朋友之间,也相互瞻拜尊亲遗像,叫作“拜喜神”。在浙江绍兴一带,祭祖要到宗祠里去,若是没有宗祠,就在祖先堂前叩谒,称作“谒祖”。

3.迎接财神

迎接财神这个习俗流行于北方地区,而且各地迎接财神的时间、仪式各有不同。黑龙江、吉林等省是在除夕子夜接财神。据说接财神前全家一起包饺子,一到子夜,主妇便下厨房煮饺子,此时屋门大开。男主人提灯走到户外,按皇历上说的财神所在方位去接财神,如果这一年财神位置在正东,出门便向东走,适可而止,放下灯笼,点燃香烛,跪拜。在家中庭院中设立供桌,点香放炮,男主人跪拜后,从户外走进室内,室内人齐声问:“迎来财神了?”男主人要虔诚回答:“迎来了!迎来财神了!”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叠得高高的被子上,听到男主人问:“小日子起来了吗?”孩子就坐起来高声回答:“起来了,小日子起来了!”表示财神已经迎到家里来了。女主人把煮熟的饺子先捞出一碗来供奉财神,然后把其余的饺子摆放在饭桌上,全家人开始欢欢喜喜吃过年饺子。

吃水饺、吃汤圆和吃年糕——寄予新年团圆发财

1.吃水饺

北方过年多数地区吃水饺。在辽宁,早晨煮水饺,合家而食,称为“元宝汤”,黑龙江则多称为“揣元宝”。在河北、河南等地,初一早晨的饭一定是水饺,而且盛水饺时要先给家中长辈盛。另外,包水饺时,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代表吉祥,认为吃中者为全家当年最有福之人。

春节主要民俗活动

祭拜

春节来临,民间有祭拜的传统,祭祖、拜神,对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祈求保佑。

贴春联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图吉祥喜庆,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

压岁钱

压岁钱也叫“压祟钱”,原本意在压邪驱鬼,后来逐渐形成春节的风俗习惯。

吃水饺、汤圆、年糕

春节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图吉利,图团圆,图年年升高。

舞龙

舞龙活动最初主要用于春节祀神、娱神,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

放鞭炮

燃放爆竹是春节由来已久的习俗,意在驱逐瘟邪,得吉利平安,迎新贺岁。

2.吃汤圆、元宵

汤圆和元宵外形相似,但制作工艺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摇出来的。浙江绍兴初一早餐,是除夕夜供奉神祇和祖先的汤团,含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江苏淮安这天早晨吃的欢喜团子,就是汤团。在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五更时候既吃饺子又吃元宵。

3.吃年糕

春节家家吃年糕,主要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美味可口,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山西、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一带喜欢使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京人采用江米或黄米制成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年糕甜咸兼具,例如江苏苏州和浙江宁波的年糕,使用粳米制作,味道清淡。年糕除了蒸、炸制作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多以糯米粉加白糖、玫瑰、桂花、薄荷等原料制作,并且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守岁、给压岁钱、燃放爆竹——迎新贺岁

1.守岁

除夕守岁,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守岁含有两层意思: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叫“馈岁”;酒食相邀,叫“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叫“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守岁”。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全国多数地方守岁,女的包饺子、洗菜、准备大年初一的饭菜,或者准备全家的新衣服,男的打扑克牌、麻将,或者喝酒娱乐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2.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前小孩子梦寐以求的大事。压岁钱也叫“压岁钱”“压祟钱”“压胜钱”“压腰钱”。据传除夕吃完年夜饭,由尊长或一家之主向晚辈分赠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儿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个习俗自汉魏六朝开始流行。《宣和博古图录》中记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即“压祟”,所以称为“压岁钱”。因为是守岁夜给钱,所以又称“守岁钱”。

3.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

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拜年、逛庙会、舞龙、舞狮、踩高跷——欢庆丰年、祈求吉祥

1.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相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四季平安”等吉言。

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拜年形式也与时俱进,人们互相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等拜年。

2.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人们蜂拥而至,处处交通堵塞,闹市区实行交通管制。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于一体的民间活动。

3.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舞”“舞龙灯”等。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能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隆福消灾。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如果两队舞龙相遇,一定大摆龙门阵,争夺高下。有的地方,败北者一方要为胜者一方奏锣鼓、放鞭炮。

4.舞狮

舞狮子活动在河南豫西一带称作耍狮子。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广东海丰盛行春节“听鼓手、看舞狮、听唱曲”。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曲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鼓手就是唢呐,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两人吹大笛,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鼓。一般从除夕下午就开始到商铺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带队的拿到红包才离去,紧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狮。

5.踩高跷

踩高跷娱乐活动历史悠久。表演者双脚绑扎木制1~3尺高的跷棍,扮演成各种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动作。踩高跷,北京称作高跷或高跷会,陕西、甘肃、河南等黄河流域称作“扎高脚”。踩高跷有文跷、武跷两种活动之分。文跷以边走边唱为主,夹杂有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高难度动作。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