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来,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据天文学专家介绍,立冬不仅预示着冬天的来临,而且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之意。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盛传于民间的关于“立冬”的谚语,不仅极富情趣,饱含民众智慧,而且也足见世人对“冬天到来”的重视。
东北越冬,江南抢种、移栽、播种和浇水
立冬之时,树叶落尽,气温下降,万物闭藏,要添衣保暖,准备过冬。
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而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此时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是由于地表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为温暖舒适的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蘖不足,就会影响产量。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根据天气变化,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做好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降温幅度很大,天气的冷暖异常会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整理田垄,保持地温,排水防冻,抢在气温大幅降低之前种好越冬作物。
立冬节气的三候
立冬气象和农事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立冬前后,降水会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尤其是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