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持续下降,进入数九寒冬
冬至以前,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是日照斜度最大的日子,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达到最短,所以,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也最少,但是,由于地面在夏半年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除了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在我国,1月份是最冷的月份,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的说法。
农田松土、施肥、除草、防冻做不完
一过冬至,就是所谓的“数九寒冬了”,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当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淮地区也是银装素裹的时候,江南的平均气温可能已经5℃以上了,这个时候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鸟语花香,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冬至虽寒,但也不放松农事,来年可盼好的收成。
冬至节气的三候
冬至时节的景观差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在同一个节气中,各地的气候候也会有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