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相对大年(春节)而言的,又被称为小岁、小年夜。
祭灶:送灶王爷
祭灶的祭祀对象是灶君。所谓灶君,就是民间俗称的灶君菩萨、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论语》就说了“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祭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在民间传说当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察看善恶的大神。关于这位神仙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灶君是黄帝,《淮南子·微旨》中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一种认为灶君是祝融,《周礼》中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一种认为灶君是老妇,《礼记·礼器》中有“燔柴于奥”的记载。郑玄注说奥或作灶。孔颖达疏:奥即灶神。在春秋时,于孟夏之月祭祀,“以老妇配之”,其祭“设于灶陉”。一种认为灶君是神仙,灶神是天上星宿之一,因为犯了过失,玉皇大帝把他贬谪到人间当了灶神,号为“东厨司命”。一种认为灶君是浪子,灶神姓张,是一位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后成为灶神。一种认为灶君是虫子变成的,《庄子·达生》中说:“灶有髻。”司马彪注:“髻音结,灶神名。赤衣如美女。”髻是一种虫,长年栖息在灶上,其身呈暗红色,头小,有丝状触角,善跳跃,俗称“灶马”或“灶鸡”。
过去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全家老小都要参加祭祀灶王爷的仪式,磕头,行礼,送灶王爷上天。有的由长子奉香、送酒,并为灶神的坐骑撒马料,从灶台一直撒到厨房门外小路。
在祭祀灶王爷的时候,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祭祀的供品中一定有胶牙糖做成的糖瓜、糖饼、年糕,为的是让这些食品将灶神的牙齿粘住,不让它发声;或敬上美酒一杯,认为可以使灶神喝醉不能言语,称之“醉司命”。总之都是为了防止灶神升天乱揭人间短处。浙江一带,祭灶日把饴糖拌上米粉做成元宝的形状,叫“糖元宝”。山东夜间在门外撒上草豆、放置清水,意思是喂饲神马,好让灶神骑着升天。苏州送灶神,民间将松柏枝、石楠、冬青一起扎成小把,称“送灶柴”,沿街叫卖。
赶婚:诸神上天,百无禁忌
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出嫁不用挑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非常多。民谣说:“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梳洗:不留一点污秽
小年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山西吕梁地区婆姨女子都用开水洗脚。未成年的少女,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腊月扫尘,驱除“穷运”“晦气”
腊月扫尘是民间素有的传统习惯,有为过年做准备的特殊意义,这种习俗一般始于腊月初,盛于腊月二十三,终于月底最后一天。特别是在有“小年”之称的腊月二十三,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进新年的门槛。旧时人们从这天开始就正式大扫除,扫尘土、倒垃圾,粉刷墙壁、糊裱窗纸等,以保证屋里屋外整洁一新,喜迎新年。
山西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心理。
小年主要民俗习惯
祭灶
相传灶君掌握一家的祸福,每年农历腊月二十
相传灶君掌握一家的祸福,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所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将酒、糖、果等供品放在厨房灶神牌位下祭祀,祭祀后要烧掉灶神像,说是送灶神上天。
扫尘
民间俗谚有“二十四,扫房子”的说法。因此
民间俗谚有“二十四,扫房子”的说法。因此,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这段时间被称作“扫尘日”。由于大部分人在小年就开始大规模地搞卫生工作,因此扫尘又称“扫年”。
贴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蒸供儿
北方有句老话叫“不蒸馒头争口气”,这象征
北方有句老话叫“不蒸馒头争口气”,这象征着好兆头,意味着来年会蒸蒸日上,且蒸供儿时需要将面发起,预示着在下一年中会发大财,会发家致富。蒸供儿不但是祭神的供品,还蕴含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民间有“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的说法,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有个三尸神,他附在人身上,像影子一样跟踪人的行动。此神成天想着如何独霸人间,又特别八卦,专爱搬弄是非。他经常给天上的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地上凡人如何坏,把人间描述得乌烟瘴气,不堪入目。有一次,他谎称凡间民众诅咒天帝,要谋反。玉帝看后龙颜大怒,立即命三尸神速速查明此事,凡是有怨恨亵渎神灵的人家,都要把他们的罪行写在各家的墙上,让蜘蛛在各家结网,挂在屋檐下作为标志。同时又命令掌刑罚的王灵官在除夕夜下凡,把有上述标记的人家都满门抄斩,格杀勿论。三尸神窃喜阴谋得逞,梦想自己很快就要将天下据为己有,于是飞回人间,依玉帝所言将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家做了要诛灭的记号,完工后以为万事大吉,就回到自己的家中呼呼大睡。不过,三尸神的诡计被神通广大的灶君得知了,他非常痛恨这种损人利己的可耻行为,决心要拯救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但是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三晚上,灶君要马上升天面见天帝,时间似乎来不及了。情急之下,灶君召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但是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上天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无计可施,心急如焚。也是情急生智,冥思苦想的灶君忽然心头一亮,想出一个好主意,就是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前,每家利用这几天,清洗粉刷墙壁,扫掉屋檐下的蜘蛛网,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这样三尸神做的标记全没了,来行罚的神没有可惩之家,老百姓也就化险为夷了。为了使办法能通行无阻,但又不能泄露天机,灶君吩咐灶王爷们,如果哪家不执行,就拒绝踏进他的家门。刚刚嘱咐完毕,他就被天帝召回天宫。各家灶王爷传达了灶君的主意,大家遵照神谕,纷纷粉刷墙面,掸去蛛网,扫尘清壁,家家户户由此面目全新。等到王灵官在除夕奉旨处罚扬言造反的人家时,果然发现家家干干净净,灯火辉煌,人们个个安分守己,团聚欢乐,全无叛乱之意。于是王灵官回到天上如实禀告玉皇大帝。后来,那欺君的三尸神受到严惩,被打入天牢,永世不得超脱。人们因心存善良的灶君搭救,脱离大难,心里非常感激他。除了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外,大家还坚持从这天开始到大年夜除尘清屋,打扫卫生,并纷纷传言,如果腊月不扫尘,三尸神画好的记号没扫掉,就会招来灾难。随后,人们每到腊月就除尘清屋,逐渐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另外,民间人们认为“尘”与“陈”谐音,陈是陈旧之意,包括过去一年里所有的东西。人们在新春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寓意,认为扫尘就可以把过去的“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地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其实,从科学上分析,大凡垃圾灰尘、污水废物等肮脏的环境多带有病菌,且春节后天气要逐渐变暖,各种病毒害虫滋生,更易泛滥,此时扫尘除菌尤为及时合理。因此,人们利用腊月的农闲时间,在年前把清理卫生的工作做好,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既显示了新年的新风貌,新气象,也符合科学卫生的规律。
贴窗花:民间的艺术
在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谚语说:“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进士,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据说旧时刚娶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到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看新媳妇的手艺如何。
蒸供儿:待过年祭神用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蒸供品,俗称蒸供儿。供品的种类很多,包括家堂供儿、天地供儿等,大小不一,最大的当属家堂供的饽饽,要蒸十个,每个底部直径起码一尺,高6~7寸,顶部三开,插枣,每个少说也在5斤左右,俗称枣饽饽。也可以蒸光头饽饽,蒸熟后在顶上打个红点儿,俗称点饽饽点儿,以示鲜亮,但大小同枣饽饽一样,数量也都是十个。过去,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农民蒸大饽饽只好偷工减料。发面时,头罗面和二罗面同时发。做饽饽时,先把发好的二罗面团成团儿,在外面裹上一层头罗面,顶部厚些,底部薄些,因为摆供品时,都是底部朝下,第四个虽然朝上,但又被第五个底部遮住,没人看得见。不过,饽饽蒸得太好,顶部会露出黑面,但人们也见怪不怪,因为家家如此,谁也不笑话谁。天地供儿小一些,比拳头大点,俗称小枣饽饽,因为个头小,所以全用头罗面。年糕蒸成板状,俗称板糕,有插枣的,有不插枣的,在糕面上点红饽饽点儿,鲜亮、美观。当供品的,切成大小一致的方状两块,摞在一起,家堂供儿个头大,蒸时加屉,烧火计时用香,一炷香尽,饽饽蒸熟。
供儿蒸好后,先放在盘子上、簸箕里,待凉透了,再拾到柳条笸箩里,上面盖好红包袱,以待过年祭神用。如果凉不透,饽饽之间会粘皮,便会影响供儿的美观。
吃饺子、炒玉米:北京、山西习俗
祭灶节,北京等地讲究吃饺子,取意于“送行饺子迎风面”。山西东南部吃炒玉米,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