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夏季心理调适:清静度夏、静养勿躁、胸怀要宽阔

清静度夏,调息静心,静养勿躁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受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所谓“无厌于日”,就是说长昼酷暑,伤津耗气,人易疲乏,情易烦腻。而养生之人,需顺应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振作精神,勿生厌倦之心,使气宣泄,免生郁结。所谓“使志无怒”,是要人注意调整情绪,莫因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所谓“使气得泄,若所受在外”,即气之宣泄平和、畅达,如其所受在外一样舒畅。

在夏季养生,以调节情志为先,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处事不惊,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静养勿躁。正如《摄生消息论》中所说:“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经有关研究证实,安静时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基础代谢减慢,产热减少。有一首《禅诗》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扰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越是天热,越要心静,这样热感便会减轻。

忘却与放弃,知进退,能屈伸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以往的经历牢牢地记在心里,肯定会活得很累,或是向生活索取太多,肯定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生活的逻辑。其实,善于放弃并不等同于自认失败,反而可以让我们跳出生活中的黑洞。敢于放弃往往会使我们及早地卸下不必要的包袱。人们只有善于忘却和放弃,才会寻求到心理的平衡。

生活中总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有时需要严肃以待,但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搞得事事明白。有时搞得清清楚楚,反而于事无补。世间的事不完全由你所控制,不得已时,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知进退,能屈伸,这才是安身立命的从容态度。而且,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不懂得放弃就是不懂得生活。

只有保持阔达、乐观的心态,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才能活得潇洒而又真实;只有善于忘却和放弃,尽人事而听天命,才可安然平静地接受和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

防情绪中暑,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在夏季,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易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即所谓的情绪中暑。其主要表现为心境不佳,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行为古怪,对事物缺少兴趣等。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都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体内电解质代谢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所以很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尤其是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情绪中暑对夏季养生危害甚大,尤其是老年人,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

防止情绪中暑,首先要注意静心;越是天热,越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居室要保持通风,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处理,以消除苦闷,保持良好的情绪。另外,应给自己安排一个严格的起居时间,因为睡眠不足,心情就会变得急躁。

精神饱满度炎夏,精神愉悦,胸怀宽阔

人们在夏季的精神调摄,应符合自然界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恬静愉快的心境,神清气和,胸怀宽阔,即中医养生学主张的“夏季要放”。

要保持精神饱满,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的生活,能产生积极的情感。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均能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要保持精神饱满,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用微笑与豁达对待一切人和事。舒畅愉悦的情绪,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促进内分泌,增强免疫、消化功能等,对延缓脏器衰老、减少动脉硬化及其他恶性疾病的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健身锻炼也是保持精神饱满的一个良方。夏季早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舞剑、慢跑、散步,既增强了体质,又调整了情绪。

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应积极地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交流思想,获得信息。另外,讲究仪容,不仅使外表显得年轻,而且心态也会变年轻,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对促进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