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式登场,农事忙于追肥、防虫害、抗旱和防洪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期间,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6℃左右。一般的年份,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种气温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非常不利。除了事先在农作物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此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小暑时节仍可见霜雪,此时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的景象。
从小暑节气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自此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农谚有“伏天的雨,锅里的米”之说,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农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有些年份,小暑节气前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仍然较为强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狭路相逢,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有谚语云:“小暑一声雷,倒转作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天气的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农作物外,农业生产上此时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在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小暑节气的三候
小暑时节的气象和农事特点
及时预防雷暴:一种危害巨大的天气现象
小暑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是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雷暴发生时往往电闪雷鸣。有时也可只闻雷声,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出现时间以下午为多,有时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云层内温度层结变得很不稳定,云块翻滚,也可能出现雷暴,即夜雷暴。产生雷暴天气现象的主要条件是大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层中、上部为干冷平流,下部为暖湿平流,最易生成强雷暴。强雷暴常伴有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和雷击等,是一种危险的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