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主要民俗:送花神、斗草、送扇子

送花神——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

我国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芒种过后便是夏日,百花开始凋零,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的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花神能够再次降临人间。南朝梁代崔灵思《三礼义宗》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因为芒种节在农历五月间,故又称“芒种五月节”。据《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中记载:“吴月娘因交金莲:‘你看看历头,几时是壬子日?’金莲看了说道:‘二十三是壬子日,交芒种五月节。’”

送花神这种习俗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说:“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端午时节主要民间风俗习惯

送花神

端午时节,百花开始凋谢,古时,民间总会举行隆重的祭祀花神仪式。人们将彩线系在树的花枝上,感激花神给人类带来的美,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斗草

每年端午节期间,人们相约去郊外采药,收获之余,经常举行报花草名比赛。或是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输者再换一叶相斗,妙趣横生。

送扇子

送扇子是端午节的一项习俗。一些地方在端午节期间,女婿会给岳父送扇子,希望岳父足智多谋,多富多贵。

“斗草”:寓教于乐、文采风雅、童趣自然

“斗草”是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游戏。斗草之戏源于采集百草为药的活动。起源无从考证,今人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它在周代时就已经出现了,但直到南北朝时,才变成端午节时的习俗活动。“斗草”一般用草做比赛对象,主要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文斗”,即众人采到花草后聚到一起,一人报出自己的花草名,其他人各以手中的花草来对答,谁采的草种多,对答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此种玩法没有一些相关的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另一种是“武斗”,即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最好是车前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力拉扯,以草不断的一方为获胜者。“斗草”,无论是“文斗”还是“武斗”,它所蕴含的文采风雅或是童趣自然,可谓寓教于乐,在娱乐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

送扇子

端午节的到来,预示着闷热的盛夏即将来临。炎炎夏日,即使是静坐不动也会汗流浃背,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非常渴望凉爽。古时候没有空调降温,只有用扇子来扇风降温,因此许多地方有着在端午节送扇子的风俗习惯。

传说端午节送扇子的习俗与唐太宗有关,据史料记载,贞观十八年五月初五,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赐诸君飞白扇二枚,庶动清风,以增美德。”唐太宗在端午节赐扇子给臣下,其意是鼓励部下扇动清廉之风。此后,五月初五送扇子成为风尚,到了宋代乃至明清时期都一直有这个倡廉传统习俗。时至今日,很多地方仍保持着端午节送扇子的习俗,只不过变成了亲人之间的相互赠送。当然,各地端午送扇子的具体内容是不大一样的,有的地方是媳妇给公婆送扇子,有的地方是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扇子,但更多的是女婿给岳父母家送扇子。端午送扇子是有讲究的,面对种种不同的扇子,要根据送的对象做好选择,如送给岳父的是羽扇,寓意他老人家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多富多贵;送给岳母的是檀香木扇,象征着她老人家长春不老、品德馨香;送给妻兄的是大蒲扇,表明他成家立业,能够主事;送给妻妹的是绢丝扇,祝福她温柔贤淑、郎君合意;送给妻弟的是折叠扇,暗示他学业有成,人才出众。

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不仅仅送扇子,还要送其他物品。福州一带,媳妇除了给公婆送扇子之外,还要送鞋袜、团粽等物品。在河南西峡,娘家要给新出嫁的姑娘送去衣料、手巾、扇子等物,俗称“送扇子”。五月五送扇子的习俗并不是各地通行,有些地方忌讳送扇子,因此,假若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在给他人送小礼品之前,最好是入乡随俗,以免弄巧成拙。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