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与大暑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词鉴赏

大暑赋

东汉·曹植

炎帝掌节,祝融司方;义和案辔,南雀舞衡。映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大暑赫其遂蒸,元服革而尚黄。蛇折鳞于灵窟,龙解角于皓苍。遂乃温气赫戏,草木垂干。山溯海沸,沙融砾烂;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远栖,兽交逝而云散。于时黎庶徙倚,棋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于是大臣迁居宅幽,绥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云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

【诗词鉴赏】

作者通过罗列上古神话中与炎热有关的神,借神话传说,渲染炎热之酷烈。从“蛇折鳞”到“兽交逝而云散”,承上启下,从神话中有灵的龙蛇开始写起,到普通的鸟兽,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其间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然界草木沙石的融化焦烂,增强了艺术渲染效果。从“于时”到“不会而成群”,写百姓在大暑中的“避暑”活动,不约而同的举止,表现了人们寻求凉爽的迫切心情。

作者认为“安神”“养灵”可以纳凉,这是“心静自然凉”的另一种说法。之后不遗余力地对清凉世界进行描绘,其中包含了泉水、树木、冰块、白雪歌、云屋等清冷意象。

全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一是侧面叙述,较少正面写如何炎热,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表现热之难耐;二是反衬,后文的冷与前文的热形成强烈对比,结尾清凉寒冷的感觉,让人感觉前文愈发炎热,十分巧妙。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

宋·陆游

赫日炎威岂易摧,

火云压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蕲州簟,

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过,

天方悔祸素秋来。

细思残暑能多少,

夜夜常占斗柄回。

【诗词鉴赏】

炎热的大暑时节,烈日火云烤得人喘不过气来。“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这炎热的天气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熬过去呢?不由得使人每天夜里都要用斗柄细细算。诗人盼望凉爽的秋天早日到来的心情在此诗中可见一斑。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