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惊蛰主要民俗:吃梨、扫虫、祭虎爷、敲梁震房

吃梨:“跟害虫分离”“离家创业”“努力荣祖”

惊蛰节气要吃梨,因梨和“离”谐音,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寓意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惊蛰吃梨还有“离家创业”“努力荣祖”之意。因此,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传说著名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渠百川走西口,正好那天是惊蛰之日,他的父亲让他吃完梨后再三叮嘱:“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随后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人们走西口也纷纷仿效渠百川吃梨,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惊蛰之日也吃梨,多含有“努力荣祖”之寓意。

射虫、扫虫、炒虫、吃虫:寓意除百虫

惊蛰时节,蛰伏的百虫从泥土、洞穴中爬出来,开始活动,并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祸害庄稼,或滋扰生活。为此,惊蛰时节,民间均有不同形式的除虫仪式。

惊蛰是沉睡很久的昆虫开始活动之时,客家人主张早期灭虫。客家人采用“炒虫”方式来达到驱虫的目的。惊蛰这一天,客家人炒豆子、炒米谷、炒南瓜子、炒向日葵子以及各种蔬菜种子吃,谓之“炒虫”。炒熟后分给自家或邻居小孩食之。客家人还有做芋子饭或芋子饺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消除害虫。

北方民俗也有惊蛰“吃虫”之说。陕、甘、苏、鲁等省有“炒杂虫、爆龙眼”习俗。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放在锅里翻炒,噼啪有声,谓之“爆龙眼”,男女老少争相抢食炒熟的黄豆,称作“吃虫”,喻义“吃虫”之后人畜无病无灾,庄稼免遭虫害,祈求风调雨顺。

祭虎爷:生意人和小孩祭拜虎爷求吉利

祭虎爷又称作祭白虎、祭虎神。虎爷相传是土地公和保生大帝的将领,但坊间一般都将虎爷归于土地公掌管,称之为“虎爷”,而保生大帝所收服的则称为“虎神”,另外也有人尊称“虎将军”。虎爷也可说是民间信仰中位居首位的动物神祇。古时候,具有神威能力者,民众都是随着主神供奉(土地公、保生大帝),而传说中因为老虎常仗其凶猛而危害人畜,后来被土地公所收服才成为土地公的坐骑。

传说嘉庆微服私访的时候,一天来到一家客栈,这客栈生意兴隆,座无虚席,嘉庆一行人无处可坐,又不愿表明皇帝的身份,正在无奈的时候,嘉庆见桌上供着虎爷,顺口说了句:“朕贵为天子都没位子坐了,你这虎爷竟敢高踞桌上?”在座客人听了此言纷纷下跪面圣,虎爷也不敢怠慢,便让了位子,从此只敢在桌下。也因为虎爷为动物之身,神格卑微常置于桌下,所以也称为“下坛将军”。虎爷同时也具有护庙安宅、祈福纳财的能力,而一般信徒则认为虎爷被尊崇是因为虎爷张着大嘴可以叼来财宝,因此生意人也常常专门来祭拜虎爷。

除了会咬钱、纳财之外,虎爷俗称小孩子的守护神,因此也常有大人在祭拜土地公时,同时会让小孩子向神桌下的虎爷祭拜以祈求平安吉祥。

敲梁震房,驱赶蝎子蚰蜒等虫子

二月二龙抬头,时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是各种昆虫包括毒虫开始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一节日里驱虫的做法便格外普遍。各地的人们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驱虫方式。用棍棒、扫帚、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处,或者拍簸箕、瓦块、瓢等以驱虫,是曾经普遍流行的做法。与此同时,人们通常还要念唱歌谣。

惊蛰时节主要民间风俗习惯

吃梨

惊蛰主要民俗:吃梨、扫虫、祭虎爷、敲梁震房

因梨和“离”谐音,惊蛰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离家创业”“努力荣祖”。

祭虎爷

惊蛰主要民俗:吃梨、扫虫、祭虎爷、敲梁震房

惊蛰时节祭虎爷,人们以此来祈求平安吉祥,消灾纳财,同时希望家里的小孩儿能得到虎爷的保护。

扫虫

惊蛰主要民俗:吃梨、扫虫、祭虎爷、敲梁震房

江浙有的地方惊蛰日有“扫虫节”,农家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仪式,寓示将一切害虫扫除。

敲梁震房

惊蛰主要民俗:吃梨、扫虫、祭虎爷、敲梁震房

惊蛰前后,百虫活动频繁。民间流行边唱歌谣,边用扫帚敲打梁头来驱逐虫害。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