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芒种后积雨骤冷
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
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
年年披絮插秧寒。
【诗词鉴赏】
诗中的“梅霖”即梅雨,久下不停的雨为“霖”。“九河”为古代黄河下游支脉的总称。“百渎”,很多条河流大川。这首诗写的是芒种后,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民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插秧的忙碌画面。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词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诗的前两句写景,诗人将池塘、山、落日三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非常幽静清丽的图画。“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浸”字,将山连同落日一同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描写得形象贴切,同时也凸显了山间傍晚的静谧。后两句写牧童的天真可爱,放牛归去,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口中胡乱地吹着短笛。“横”字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回家路上,牧童的短笛声与山间夜色相映成趣,使寂静的山路充满了趣味。整首诗的画面悠然超凡,画中之景、画外之声都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和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