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与清明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词鉴赏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鉴赏】

诗从清明时节的特点写起,“纷纷”两字表现出了清明时细雨绵绵、经久不息的特点。“行人”在古诗中一般指代行路的人,在这清明合家团聚,扫墓除尘的日子里还要出门赶路,说明了行人的孤独与寂寞,也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孤寂凄凉。细雨不断,也就无法前行,所以只好问哪里有酒家,却见牧童遥遥地指向前面杏花环绕的村庄。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用寥寥数字就写出了清明雨景、行人悲苦、对话牧童和杏花深处若隐若现的酒家,各种景物融洽地合为一体,自然而亲切,又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词鉴赏】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两天,习俗规定禁火,只吃冷食。唐代火禁十分严,寒食之日家家禁火,而皇宫却许举火,将蜡烛赐给豪门近臣,可见当时贵族特权于一斑。

“春城无处不飞花”将仲春时节的旖旎春光一语概尽。从长安城到御苑,处处飞花,风吹柳丝,无不春意盎然,令人沉醉玩赏。“御柳”指御苑中的柳树。唐时的风俗为: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取榆柳之火赏赐给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特地剪取了“御柳”这一带有特殊含义的典型意象。

傍晚,宫廷传蜡烛到轻烟散入,气象氤氲,画面与白天风光又自是不同,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太平无事,宫廷闲暇,贵族豪奢。“汉宫”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而专权跋扈的宦官。寒食节这天,普通百姓不能生火点灯,但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而皇帝的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此诗以轻灵流丽之笔写出一片承平景象,境界清华,故而深为唐德宗所赏识,一时之间天下纷纷传诵。

寒食日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节。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咏叹杜鹃花的诗。寒食节期间,民间有禁火的习俗,杜鹃花一朵朵竞相开放,显得格外灿烂夺目。红艳艳的杜鹃花一簇簇地开满枝头,好似熊熊燃烧的大火,给清冷的寒食节带来生机,诗人身临此景也显得格外惊喜和高兴。寒食节本无火,而恰逢寒食盛开的杜鹃红得似火,十分惹人喜爱。诗人吟咏杜鹃,因为杜鹃在禁火的清冷生活里给人带来希望,振奋人心,让生活充满活力。全诗流露出诗人见杜鹃开放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盛开着的杜鹃的喜爱和赞美。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